苏东坡的一生当中有三个女人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但是蕞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他的头一任妻子王弗。
宋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苏东坡出生了,他是家里长子,被长辈赋予厚望,起名苏轼,字子瞻。
他在黄州居住的时候给自己起了一个号:“东坡居士”。所以苏轼又被称为苏东坡。
苏轼年少时被父亲送到好友王方的中岩书院读书,而王方正是王弗的父亲。苏轼自小就聪明伶俐,到书院读书依然是学霸级别的。
好学生,老师们都喜欢,王方也不例外,他经常在家里夸奖苏轼聪明机智、学识过人。
王弗听到后对苏轼十分的好奇,于是借助父亲的便利,她偷偷地去观看苏轼读书,结果看到苏轼丰神俊朗,才气过人,她心中突增好感。
没过多久,王苏轼和同学们在老师王方家里聚会,苏轼喝多了,其他同学都回去了,他因醉酒就留在了老师家里住宿。
结果第二天清晨就巧遇了老师的女儿王弗,他们彼此对视,眼里有星星闪过,都对对方有了好感。
在中岩书院里有一个供学生休息嬉戏的水池,这个水池很神奇,池里的鱼只要你拍手就会游过来。
学院想给水池取个名字,便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取名活动,集思广益看能否取出合适的名字。
学生们取了很多名字,有取“跳鱼池”有取“跃鱼池”等等,但是这些院长都不满意。直到后来苏轼说取名为“唤鱼池”,院长才觉得满意点头。
而这个时候,王弗也知道了父亲想给水池取名的事,于是她也取了一个名字,写了纸条让人递给了父亲。
王方接到后,打开一看,女儿给水池取名为“唤鱼池”,他哈哈大笑,直呼“妙哉”其他人也觉得这俩人真有缘分,心有灵犀,想到了一块。
后来,王弗的父亲和苏轼的父亲一商量,俩人就定下婚约,结成了亲家。
在公园1055年,他们结婚了,那一年,苏轼19岁,而王弗只有16岁,古人结婚都早。
婚后他们二人生活也是十分甜蜜幸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王弗就会陪在他身边做做针线。
有时候苏轼在读书的时候忘记的词句,王弗也会提醒他,他们也会一起讨论一些诗词,对于王弗的才华,苏轼也很佩服。
王弗不仅有才华,她还精通人情世故,在识人方面也是眼光独到。
在仁宗嘉祐六年,也就是公元1061年,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到陕西凤翔府任判官,相当于现在的市委办公厅主任。
苏东坡这个人呢是天性乐观,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他也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很多事都会听从妻子的意见。
每当有人来拜访苏东坡的时候,苏东坡在与客人谈话的时候,都会让王弗躲在屏风后仔细倾听。过后他会听妻子分析来访者的性格和是否可以结交。
有一天,在客人走后,她对丈夫说:“这个人靠不住,不可深交,你看他一直都在留心听,你要说什么,然后去迎合你的意思。”
王弗对他说:“要提防这些人,他们看似和你很谈的来,很快就和你成为朋友,其实这些人都是在迎合奉承你,遇事往往是靠不住的。”东坡承认妻子说得很对。有了王弗的加持,苏轼在官场中混得如鱼得水。
仁宗嘉祐九年也就是公元1064年,苏轼解除官职,第二年的正月,他们自家返回了京都。
苏东坡被推荐到文化教育部门任职,但需要考试,苏轼很快通过考试,于是他被派到史馆任职。
而在史馆工作的官员,都要轮流去宫中图书馆工作,而苏东坡也见此机会读了很多的珍本古籍,名人手稿、名家绘画。
正当他以此为乐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那年的五月与他恩爱有加的妻子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只有六岁的儿子和伤心欲绝的苏东坡。
王弗去世的时候只有26岁,她只陪伴了苏轼11年,但是却是苏轼蕞难忘的岁。
苏轼对她的苏轼十分伤心,将爱妻葬在了母亲旁边,并为她种植了三万棵松树,以表思念。
在王弗死后的十年忌日时,那时候的苏轼在山东诸城做官,他想要祭拜妻子,但是路途遥远,一天夜里他突然梦到了王弗,醒来后泪流满面。
于是写了这首悼亡词来纪念亡妻。即使现在读来依然让人倍感唏嘘。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王弗才思敏捷,性情温和,人情练达,堪称苏轼生活的贤内助,工作上的蕞佳助手,也难怪苏轼会对她思念多年,一生都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