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多喝热水”成为钢铁直男们解答一切健康问题的万能公式,由此衍生出的调侃段子也满天飞。
家里年代久远的中国风热水瓶、学校开水房前长长的打水队伍、办公室里一年四季不离手的保温杯,都是一代代中国人对热水爱得深沉的见证。
就连来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都感叹“中国的白开水厉害得不得了”。
但大家或许心中都有疑问,为何唯独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而外国人却把喝冰水的习惯刻在了基因里?
爱喝热水的中国人
这也是Google上有关中国人搜索次数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外国人最难懂的中国之谜。
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装的就是hot water
国外知乎Quora上还总有人在好奇这样的问题:
What is the most Chinese thing a Chinese person can do?
你认为中国人最中国的一件事是什么?
一条高票点赞的回答是:喝白开水。
对很多外国人来说,不泡茶也不喝咖啡而是单纯喝热水的行为让人费解,在美国讨论社区Reddit上就有这样一个神奇的求救问题:
我妈只喝热水,我该报警吗?
-but thats illegal (这是违法的)
-Police it is, then.(那还是报警吧。)
-godspeed mate, sometimes the right decisions are the hardest.(拜托哥们,有时候正确的选择才是最难的。)
-And the hardest of decisions require the strongest of wills...(最艰难的决定需要最坚强的意志......)
-I'd never grass on my ole mum. But this , needs to be dealt with . Best of luck(我永远也不会告发老妈,但这件事该解决一下了,祝你好运)
看来楼主已经放弃了治疗,而网友还在源源不断回复着关于喝热水的世纪之问:
This is the act of a high functioning sociopath.
这是高能反社会的行为。
I know someone who drinks hot water as if it was normal but this unsettles me more...
知道有人喝热水喝习以为常,这让我更加不安……
Drinking hot water is actually very common in China. It's a struggle to find a drinking fountain with cold water ... quite hard to get used to that.
在中国,喝热水实际上很常见,找到一个冷水饮水口却很难,还是挺难适应这一点的。
要是扯中西方体质的差异造成的,你看看东南亚国家泰国,当地人不仅没有喝热水的习惯,甚至加冰块的水才是常见的。就连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也是四季冰水爱好者。
中国人喝热水的起源
虽然中国人喝热水的历史很早,但是全面普及的时间并不是很久,事实上直到解放后社会上才开始大规模普及喝热水的习惯。
关于中国人喝热水的文字记录,最早可追溯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病至而治之汤液”。《孟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汤”便是热水或开水。
虽然喝热水在古人看来好处多多,但是这种喝热水的习惯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为什么呢?因为穷!
烧热水需要很多柴火,在古代小农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柴火也算得上是稀缺品,平民百姓只有在做饭烧菜的时候才舍得用,像烧水这种奢侈的事情是极少发生的。
《中国家庭史》里宋元时期普通人家,除了做饭以外都不会生火烧热水,除了老人和病人,绝大多数人都喝生水。
喝热水对社会上层阶层来说也许是习以为常的,明朝曾有个官员杨涟还以为不喝热水会死,因为不堪受魏忠贤酷刑迫害,还做出了这样“惊人”的决定——“每晨起多饮凉水,以求速死”。
但他并不知晓底层老百姓到清朝,哪怕水脏都照喝不误。
而不爱喝热水的外国人,早期都流行喝热水。
从14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早期,黑死病都是肆虐欧洲的传染病主角,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在医学并没有进化到发现细菌时,喝热水让他们觉得更能杀菌更卫生。
干净的饮用水的保存对于那时候的环境来说是十分困难的,水中极其容易滋生病菌,传染病源。
酒便成了最干净卫生的替代品,这也是中世纪欧洲普遍饮酒的原因。
While in modern times, water is often drunk with a meal, in the Middle Ages, however, concerns over purity, medical recommendations and its low prestige value made it less favored, and alcoholic beverages were preferred. They were seen as more nutritious and beneficial to digestion than water, with the invaluable bonus of being less prone to putrefaction due to the alcohol content.
在现代,水通常是随餐饮用的,但在中世纪,人们对水的纯净度、医学建议和它的低声望的关注使它不那么受欢迎,而酒精饮料更受欢迎。他们认为酒比水更有营养、更有利于消化,最大的好处就是酒精使酒不容易腐败。
在19世纪,英国有本畅销书,《家政管理手册》,出版头十年里卖了200万册,在英国市民阶层几乎人手一本。该书作者叫伊莎贝拉·比顿。这位夫人看着老练,其实写此书时年方23岁——她丈夫塞缪尔·比顿当时靠出版《汤姆叔叔的小屋》发了大财,在出版行业呼风唤雨呢。
且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
The aged, the delicate, and children should abstain from ices or iced beverage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bstain from them when persons are very warm, or immediately after taking violent exercise, as in some cases they have produced illnesses which have ended fatally.
老人、体弱的人和孩子应当回避冰,不喝冷的饮料.身上很热的人或刚剧烈运动过的人,绝对不要吃冷的东西,很容易得病,还可能送命。
您没看错,就在一百多年前,英国人那也是小心谨慎喝热水,看见冰水如毒药的劲头。跟我们那些“噢哟哟不要喝冷水”的阿姨婆婆们,是不是如出一辙?
到了近代社会,西方细菌学说传入,科学知识界认为将水煮沸能够有效杀菌,因此开始呼吁民众喝热水,政府也大力支持倡导。
在1936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开展了“新生活运动(New Life Movement)”,开始推荐全面普及全民喝开水。但实际上,那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公信力也不够强,这一项命令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
新生活运动鼓励人们喝开水
1951年,在“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口号下,全国性的爱国卫生运动(Patriotic Health Campaign)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1954年,“喝开水”海报
“喝开水从娃娃抓起”
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喝开水要从娃娃抓起:
Children should cultivate the habit of drinking boiled water three times a day.
应该给孩子喝开水,保证每天喝三次,养成喝热开水的习惯。
爱国卫生运动海报
除了号召,政府还想了一系列措施,厂子学校的开水房就是这段时期的产物。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男女青年结婚要置办的东西中,崭新的暖水瓶是少不了的。
也是在90年代,喝热水的习惯传遍了中国每个角落。
在这之后的孩子们,已经不用政府去鼓励引导了。当他们喝生水不喝热水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会揪着他们的耳朵喊“跟你说多少遍了让你喝热水你不听!”
时至今日,爱国卫生运动仍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进入21世纪后,暖水壶就逐渐淡出了大家的视线,另一个伟大的物品取代了它,就是我们人手一只的保温杯!
曾经的熬夜“大户”90后,也慢慢的开始养生了。慢慢的你会发现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不止是70、80后了,90后的大军也已经加入。
多喝热水的确不错,但千万不要喝到走火入魔。不管是水,咖啡,抑或是茶,只要太烫,就会提高食管癌的风险。
那么问题来了,以后喝热水应该怎么办呢?
放凉再喝
以后和外国朋友聊天时,
大大方方地“多喝热水”
还要关切地问他:
Would you like some warm boiled water?(要不要来点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