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日本战败后,处在美军的占领下,因此从美国进口了大量面粉等食物援助。后来,日本为了促进对美国面粉的消费,日本厚生劳动省还鼓励市民多吃面包。
在当时的环境下,安藤百福回忆起曾经看到的人们排长队购买拉面的场景,这启发了他发明方便面的灵感。到1958年,48岁的安藤百福成功地发明了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方便面。
面条卷曲的优点显而易见:
- 传送带传送时,卷曲的面条不会因为传送带速度差而被拉断。
- 蒸面流程中,卷曲的面之间的空隙有利于受热均匀,使面条迅速成熟。
- 干燥流程中,卷曲的面条形成更大的接触面积利于迅速干燥。
- 在运输时,卷曲的面条抗压能力更好,可减少因外力造成的断裂。
- 在食用时,卷曲的面条形成更大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水,减少等待时间。
早在1958年安藤发明生产方便面之时,面条就已经是波浪形了
最初,方便面是在传统拉面的基础上发明的,直到现在机械生产中,仍然能看到手工操作的影子,包括方便面前期的生产过程——和面、熟化、复合压延。
首先,手工和机械的“和面”都是让原料充分混合,让湿面筋结构充分扩展。
和面看似简单,其实也大有讲究
如今现代化机器已经能够代替人力来完成这一步骤
(图:图虫创意)▼
接下来的生产流程是“熟化”。传统手工的“熟化”一般称为“醒面”。其目的是使面团进一步形成面筋网络组织,结构更加均匀稳定。手工操作时,这一步骤一般是静置,而机械加工为了避免面团结成大块影响后续的加工,会进行低速的搅拌。
机械生产中的“复合压延”就是手工的“擀面”。其目的一是面团变成薄片,方便后续加工;二是让面团的结构更加细密,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
机器完成“复合压延”的过程▼
接下来的生产流程是切条折花成型,可以将面片切割成面条。从这一步开始,方便面变成了我们常见的卷曲状。
机器切割的面条会落到下方到无级变速传送带。刚接触面条时的传送带速度低,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面条受到阻力,堆积卷曲成波浪形面层。随着传送带速度增大,面条被拉开并保留了卷曲的形状。
把面条生产成波浪形是工厂有意为之,其中好处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