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泳池脏,但没想到这么脏。
水上乐园、泳池,
那些夏季娱乐场所到底有多脏?
昨天,#突然对水上乐园失去兴趣了#话题冲上热搜,超过5亿阅读,近4万人分享了自己的遭遇。
有人从水上乐园回来后,被查出细菌性荫道炎:
有人在水上乐园遇到了疑似有皮肤传染病的人,被吓得立马离开:
有人漂流后回来尿路感染:
有人在商场的儿童乐园的海洋球里,不小心捡到了他人的呕吐物:
有水上乐园员工现身说法,称水3个月换一次,每次开园前总能在水底打捞出卫生巾、粪便、胸贴等各种遗留物:
没有最恶心,只有更恶心。
如果这些不足以震撼你,那我们不妨再看看下面这条新闻。
这是发生在苏州某游泳馆的一件事,当时一位大爷正淡定地在泳池中游泳。
然而,就在他游过去后,周围的人全部对着那一块区域指指点点。
不一会儿,只见现场的人全部急匆匆地上岸,好像在躲避什么东西。
伴随着浓浓的刺鼻气味,工作人员在现场打捞出了一大堆排泄物。
可能有人会反驳:这种恶心的事情肯定是很少,大部分时候没人会在泳池或者水上乐园排泄的。
真的是这样吗?殊不知,那些看似清澈的泳池,可能含有多种“物质”!
一、粪便
正常情况下,这类粪便是肉眼不可见的,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每个游泳者在进入泳池的前15分钟内,会平均向该泳池贡献0.14g粪便物质。
除此外,那些没有经过规范便盆训练的婴幼儿,也会将粪便带入泳池等场所。
二、尿液
调查显示,约25%的美国人承认自己曾在泳池小便过,就连多次获得世界冠军与奥运冠军的菲尔普斯也表示自己小时候经常在泳池小便。
三、各类泳池传染病
孢子虫病、血吸虫病和贾第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大肠杆菌0157感染、志贺菌和绿脓杆菌性皮炎等为代表的细菌性疾病;以诺如病毒和腺病毒等为代表的病毒性疾病。
除了国外,国内也曾做过相关统计,中国青年报曾对1436人进行采访,主要内容是他们在泳池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分别为:
入池前不冲淋(59.3%);在泳池小便(57.1%);游泳不戴泳帽(55.6%);入池前不浸脚(55.4%);向泳池吐痰(46.9%);在泳池搓澡(39.9%);携带易传染疾病入池(27.8%)。
虽说现在大部分泳池管理都比较规范了,也会杀菌消毒。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消毒措施只有达到合适的间隔时间,消毒剂浓度达到特定的标准,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现在正值旺季,很多人涌入泳池、水上乐园等场所,甚至全国多地的泳池出现了“人比水还多”的场景,这种情况下污染风险就很高了。
游泳后6岁女孩皮肤大片脱落
泳池不干净会带来哪些后果呢?其实我这里说得再危言耸听也没用,只有切切实实的例子,才能引起大家的警惕。
我们先看一个名词:泳池病。
泳池病,顾名思义就是游泳时,因为水里的细菌和化学物质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2019年夏天,广西6岁女童小雅在小区泳池游泳,第二天下午,小雅嘴角开始陆续出现几个红点。用手摸了以后,小雅妈妈吓了一跳:小雅嘴边的皮肤掉落一大片。
▲ 小雅身上的皮肤像烫伤一样
在医院里,女孩被诊断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皮肤病。
因为不常见,导致不少人以为是“烫伤”,因此错过了最佳诊疗时机。
这种病起病急、进展快,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肺炎、肾炎或败血症,婴幼儿病死率为3-4%。
根据医生描述,小雅之所以染病,很大程度上可能和泳池水不干净有关。
而小雅的遭遇也不是个例,几乎每年都有各种“泳池病”被报道出来。
2017年,平阳几十名人员在同一家泳池游泳后,相继发烧、感染红眼病住院;
2018年,宣城市多名儿童游泳后得了由腺病毒感染引发的咽结膜热;
2019年,烟台市67名儿童在同一家游泳馆游泳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热、咳嗽、呕吐和结膜炎症状,被诊断为腺病毒感染。
警惕这些“泳池病”!
首先是接触性皮炎,因为泳池里的水含有氯等化学消毒成分,如果浓度过高,就可能引发一些敏感皮肤的人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所以,游泳后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清洗一下身体。
然后就是鼻窦炎,在水上乐园等场所,不少人尤其是孩子,喜欢往水里跳,这就导致呛水。如果这时水质差,就可能出现鼻塞、鼻痛和头疼等症状,并引发急性鼻窦炎。
还有就是急性结膜炎,如果泳池里的水不达标,且游泳时没有佩戴泳镜,或者游泳时用手揉眼,就很有可能造成急性感染,从而患上急性结膜炎。
最后是中耳炎,如果本身耳屎较多,遇到水后就会被泡起来,并引发耳道肿胀。此时外耳道和水泡皮肤往往很薄,破了后就很容易引发感染。
如何选择泳池?游泳时需要注意什么?
虽说泳池和水上乐园可能有这些问题,但这个夏天确实太热了,该去还是得去。我们只需要选择一家正规的游泳馆,做好防护措施,还是可以放心玩水的。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局
最后再提醒一下,如果你或者身边人近期去玩过水后出现了发热、腹泻、呕吐、皮疹或者眼红等症状,要赶紧去医院,并告知医生近期自己玩过水。